在这片教育热土上,是充满希望、朝气和憧憬的年轻学子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,我校坚持优质人才培养战略,造就一批批应用型创新人才。
以本科教学为主体。本科教育是集美大学的立校之本,在这所闽海之滨的学府,有近3万名在校生。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坚持“教学工作中心地位”,不断优化人才规模结构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学校紧跟时代步伐,加强专业建设,进行课程改革,创新教学模式,在本科人才培养中下足了功夫。仅在2016年至2020年的5年时间内,学校新增了10个区域和行业急需专业、9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、19个第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,推动5个传统专业升级改造。目前,学校已有74个本科专业,形成了涵盖经济、法、教育、文、理、工、农、管理、艺术等9个门类的专业结构体系。

专业内涵建设。近年来,学校组织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,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,引入OBE理念,建立课程-毕业要求-培养目标三级矩阵,强化实践教学,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;结合“四新”专业建设、“六卓越一拔尖”2.0计划,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;以学生为中心,落实专业分类分层建设,实施多样化培养,通过专业交叉复合培养、联合培养、订单式培养等方式,支持学生朝着应用型、学术型、创业型、复合型等人才方向多样化发展。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“士兰微”订单式培养,航海技术、轮机工程等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2.0,食品科学与工程、水产养殖学等专业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2.0,物流管理专业开展“中谷”班、“顺丰”班试点,计算机工程学院与百度、中软国际等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。1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1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8个专业获批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,6个专业获批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,航海类专业群、电子信息专业群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。

教育教学改革。在本科教育中,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,全面完善“三全育人”工作体系,全力推进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改革。落实每门课程、每名教师、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,将育人元素纳入授课内容,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实现价值引领、知识教育、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,以此培育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校新增教育部首批“新工科”“新农科”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,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95项,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90项,其中10项重大教改项目;新增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,其中特等奖2项;入选“福建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”;获批福建省第三批1+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5项。


一流课程和教材建设。学校对标教育部“一流课程”建设标准,全面建设线上、线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、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大类型“金课”。截止2020年12月,已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2门全国创业类慕课,省级一流课程65门(其中线上一流课程20门、线下一流课程17门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3门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5门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门),校级一流课程226门。引入和建设相结合,丰富课程资源,已引进中国大学MOOC、智慧树、等跨校互选、学堂在线等平台190余门课程。立项建设了6本创新创业校本教材,4本应急管理基础教材;20本出版的教材获教学奖励;《<管理会计>习题与案例》入选福建省本科优秀特色教材。
实践教学。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,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环节学分比例;推行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,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增1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,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。现有校内实践基地12个,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464个。其中,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,多个专业构建了“校企双赢合作联盟”的实训模式。2015年,“育德”轮正式投入使用后,共接纳海上专业教学实习51批次、计188个班级5569人次实习。

创新创业。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,在2020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成立创新创业中心,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。学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,各专业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不低于10学分,构建了“通识教育+专业教育+拓展教育”三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,将创新创业知识传授、创新创业精神塑造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扎实推进以“互联网+”为龙头的学科竞赛,参与 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人数逐年增长,2020年达8226人,参赛项目数近2000项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生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491项,其中国家级奖项695项。


人才培养能力。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,学校积极探索翻转课堂、混合式学习、探究性学习等新模式。推动智慧教学工具进课堂,实现课堂考勤、作业、测试、互动、资料共享、大数据分析等功能,实现 “课堂派”“雨课堂”“学习通”三大平台全覆盖;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,小班化上课率达到89%,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课堂组织保证;试行学生助教制度,2020年,在30门课程试点开展本科课程学生助教工作;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与激励体系,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,激励老师潜心教学,保障一流人才培养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均保持在96%以上,进入世界500强企业、中国500强企业的就业人数逐年递增,就业质量稳步提升。近五年来,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保持在96%以上。

(文:宣传部 教务处/图:宣传部 各学院/编辑:宣传部)